传播中国好声音《朱践耳钢琴作品集》全球发行
传播中国好声音《朱践耳钢琴作品集》全球发行钢琴家谢亚双子经过多年筹备的新专辑《朱践耳钢琴作品集》已由德国Genuin唱片公司于6月7日全球发行。如今,乐迷可以在网易云、苹果音乐等各大流媒体上聆听这些中国声音。近日,谢亚双子与上海交响乐团品牌中心主任方蕾以及音乐作者、译者庄加逊,主持人曹禹君于上海斯坦威之家与音乐爱好者们展开对谈,讲述了朱践耳除大型交响乐写作之外独特且具开拓意义的室内乐、钢琴作品写作,并分享这张历经数年精心打磨的唱片背后的故事。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朱践耳(1923-2017)所创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以及后来规模庞大的十部交响乐广为流传,他被视作中国当代音乐道路上的探索先驱之一。为纪念朱践耳诞辰百年,钢琴家谢亚双子于2022年末录制了他所出版的全部钢琴作品。
这些钢琴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37年,作曲家采用中国文人题材中非常经典的主题,保留了中国民族旋律的特质,通过调整和丰富和声、复调、织体等,进行各种尝试、吸收各种技巧,以扩展和丰富民间音乐的表现力。《五首云南民歌》《南国印象组曲》等更是在国际舞台上颇受欢迎的中国钢琴当代作品。借由这张专辑,人们得以更直观地体验朱践耳音乐写作中对时间、空间的流动建构,以及其饱满音乐生命力的精神内核——一个作曲家的诚与真。
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创作已逾百年。诠释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成为几代作曲家探索与实践的方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钢琴创作在题材和风格上有了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丁善德、桑桐等作曲家的创作十分突出。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音乐浪潮的开启,老一辈作曲家吸纳现代技法、中青代作曲家积极开拓新的表现手法、旅居海外的作曲家则努力寻求中西交融的创作模式,中国钢琴作品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朱践耳的钢琴作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驻团作曲家,朱老作品的演奏、梳理与出版一直是上海交响乐团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去年正值朱践耳百年诞辰,上交制作发行了纪念册以及室内乐黑胶唱片,而谢亚双子的这琴作品集亦是庞大的作曲家作品录音计划中的一块重要拼图。
较交响乐而言,室内乐创作以及朱先生早期的艺术歌曲一直有待挖掘、梳理和恢复,我们也一直希望让更多人听到。总体而言,这些小规模的创作都十分有妙趣,就如朱先生自己所描述的,是‘细针密线绣出的小花’。但它们在技巧和诠释上,一点也不比大型的交响乐作品简单,也有很多丰富的内容。上海交响乐团品牌中心主任方蕾介绍,《朱践耳钢琴作品集》于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演艺厅录制,使得唱片在音质方面得到了高品质的保障。
朱践耳生前曾授权谢亚双子首演钢琴组曲《南国印象》,并亲自对她进行指导与传授创作观念。分享会现场,谢亚双子回忆起了当年与朱践耳重逢的往事。2006年末我刚回国不久,在一次中国音乐作品的音乐会上,再次遇见了朱先生。他当时告知我,他1992年创作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还未被完整演奏过,因此2007年经他授权并指导,我首演了该作品。而这部作品也让我开始重新认知中国钢琴音乐,随后我在国内外多次演奏这部组曲,所到之处听众都表达了对作品的喜爱,朱先生也见证了我与这部作品的成长。
慢慢地,谢亚双子便有了录制朱践耳所出版的全部钢琴作品的愿望。从一个念头到与朱老最后一次见面,再到沉浸在朱老的音乐里并完成录制、进行后期制作,最终全球出版发行,这个过程经过了数年,获得了无数人的帮助。大家有着最单纯的目的,就是想让朱先生为钢琴创作的作品被更多人听见。因为作品承载了作曲家的经历与心血,唱片记录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而我则希望音乐最终能抵达聆听者的心里。谢亚双子表示。
此次唱片《朱践耳钢琴作品集》文字部分的执笔庄加逊,在分享会上提到了朱老音乐写作中的对话性与极其自觉的中国化意识。
把自己的想法在一架钢琴上不断试验、实践,是朱先生从前苏联留学时期就养成的习惯。在西洋乐器和西洋音乐写作语境下探讨中国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很自然且有意识的探索、尝试与积累……如《南国印象》这部作品,有原生态,也有西方的现当代复调、复节奏;有东方的情绪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节庆、私语、细密的感情,也有作曲家自己的个性,以自如张扬的形式挥洒出来。它很东方也很西方,它很民族、传统也很当代,而且是大家都听得懂,觉得好听且耐听的音乐。即便《南国印象》的创作年代距今已有几十年,它依然可以保持某种新鲜的活力,与今天的人们对话。
《朱践耳钢琴作品选集》对中国化风格作了令人信服的诠释,尚有大量细节值得寻味。对真诚的生活、情感、智识的追求成为其一生写作的核心动机,被包裹进东西方兼而有之的技巧、风味,成就了作曲家的一语天然。庄加逊认为,对朱践耳而言,至为动人的必从诚与真中来,这与中国文士风骨冥冥之中有了交叠。谢亚双子认为,那是一整代人的精神,这种‘真’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