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andao体育钢琴教学练习论文
半岛bandao体育钢琴教学练习论文在钢琴教学中通过助力法学生能够对弹奏方法有更深的体会,利用触觉对正确弹奏的方法进行感知,是一个有效方法。比如,在弹奏时学生表现出手指触键不能稳定站立,教师可以将触键方法在学生手背上亲自示动手示范。这样可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使其通过观察、感受教师的手指动作了解弹奏的正确方法,成功度过初级阶段,明显消除其因过分紧张而出现的错误弹奏方法或多余动作,提高并改善学生肢体等器官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但仍然没有巩固学生的弹奏技巧和技术,一些新的错误又会出现在弹奏过程中,无法将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完整法和分解法完整、准确的表现出来。教师应以练习曲或乐曲的特点为依据,分声部、分句、分段、分手的让学生进行练习,并挑出练习曲或乐曲中的难点、重点部分进行单独练习,即分解需要练习的曲目,并形成单独和局部之间的联系。或者以能够将整首乐曲弹好为基础,集中精力练习特殊的技术难点,将其攻破,或者细化研究某个乐曲的弹奏,或分解练习合理控制各个声部力度的布局及变化细微的某个和声关系等。这种练习方法不仅可以使练习整首乐曲的时间大大缩短,提高联系效率,还能够为学生的合手练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示范正确的方法时也可选择适当时机演示弹奏中的典型错误,以便学生在耳听、眼看、脑记和心想过程中加深体验,比较错误的弹奏和正确的弹奏,使学生的感知力与鉴别力提高。
采用分手练习法弹奏钢琴可以使脑中的负担减轻,更加集中精力,从而能够细心检查每只手的弹奏,使练习钢琴的质量得到保证。部分学生认为该方法过于麻烦,不进行或很少分手练习,自以为会达到缩短练习钢琴的时间,使练习进度加快的效果,但实际上往往不能达到。没有分手练习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弹奏时出现许多问题,如错指法、错拍子、错音等。此外,两只手一般是承担难度不完全相同的技巧,应该用更多的时间练习需演奏难点部分的手,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练习效果得到相应提高。虽然分手练习从表现上看好像是花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但观察练习效果可以发现,该方法能够使两只手的弹奏质量都得到保证,做到更有成效、更加精细的练习,为学生进行双手弹奏提供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分手练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双手合练的必要基础。然而虽然一些学生在分手练习中两只手都能够顺利的完成弹奏,但在双手合练过程中却经常表现出错指法、错音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必须要认真、仔细的进行双手合练,不能掉以轻心。在练习新乐曲的开始阶段,分手练习无疑是非常适合的,其实即使在双手合练阶段中分手练习的反复进行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手、合手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以便完成练习的整个过程。
学生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动作技能,并在该过程中形成智慧技能。基本上每一个学琴者都梦想掌握高水平的钢琴演奏技巧,所以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每日的钢琴技巧的练习中。虽然这种机械的练习会取的一定的进步,提高动作技能,但是也会引发一些被忽视的音乐问题。目前大多数人在3、4个小时的练琴过程中,一段时间只是机械的让手指在琴键上运动,练习中没有投入感情去体会。假如将无声练习穿插其中,不仅能训练手指,还可以发挥头脑的思考能力,让耳朵休息,舒缓精神。无声练习能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增强,反映出练习钢琴的过程中被忽略的细微情感与细小动作,使学生在复习乐曲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悟与理解乐曲的能力提高。用音乐的内在表现、活动的双手与内在的耳朵承担全部责任时,就能演奏出更有深度的音乐。
慢练法就是像放大镜,可以扩大乐曲中的所有细节,以便演奏者对音乐中的各个音节都能谨慎注意,它是使全部技术障碍都被克服的根本。来得及准备和来得及想就是慢练法最大的优势,学生能够以听觉、视觉收到的信息反馈为依据,对缺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调整。采用节拍器约束学生就是一个指导学生慢练的典型方法,使其能以乐谱中正确关系的规定准确认识音符,与此同时使用的奏法和指法也都是符合规定的、正确的。虽然这种方减慢练习的速度,但是学生得到的节奏与音响的关系是正确的,能运用正确的指法得到相应的奏法效果。这种方法能避免学生因基础弹奏方法错误在后期要利用大量精力和时间来修正。检验角度为练习法时虽能很快开始,但后期效果却不显著,慢练法缓慢开始练习,但是能为之后的弹奏创造条件、打下良好基础。例如教师对于参加考试考级、比赛和钢琴演奏会的学生需指导其将作品的节奏放慢练习,更好的掌握细节。当学生对音乐作品已经练习练习熟练后,假如没有将速度适当减慢,并有意识的进行巩固与加强,那么在技术方面,已经掌握的动作会渐渐模糊,不可靠也不准确,容易在演奏时出现失误;在音乐表现方面,由于训练并没有融入个人意识,表现的鲜明性也会逐渐丧失,不再精巧和细腻。艺术表现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也会丧失。因此就算能够熟练弹奏乐曲,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将速度适当放慢来练习。
总而言之,在大专院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各教师应以学生在钢琴方面的基础、学习规律以及掌握弹奏技巧的程度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弹奏技巧和技术的阶段性与规律性有充分的认识,使其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更加顺利。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弹奏技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内容摘要】文章对儿童在初学钢琴时应遵守和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启蒙阶段应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注重钢琴教学中基础练习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从而更好的引导儿童学习钢琴。
如今,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钢琴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忽视钢琴的基础练习,这对儿童今后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困扰,并直接关系到儿童在钢琴演奏中能否有完美的表现。
钢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首选乐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儿童艺术教育不容忽视。然而,合格的钢琴教师人数较少,很多对钢琴一知半解的教师也开始钢琴教学,教学方法不得当会对儿童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学习钢琴不仅锻炼儿童的大脑、眼睛、手、脚、耳朵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指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视听能力。
启蒙教育是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钢琴学习。钢琴教育的启蒙阶段主要是学习基本乐理和手型手指,养成良好的读谱、视谱习惯。在儿童接受启蒙教育期间,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在儿童独自练习时,家长要对儿童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成功的启蒙教育能够使学生热爱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钢琴初学者,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识谱。当学生接触一首钢琴作品时,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准确无误地识别五线谱上的音符信息,而后进行演奏。在经过长期的练习后可以增强学生的视奏能力。背谱是很多钢琴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做的。将钢琴乐谱背下来有利也有弊,利在于背谱建立在对钢琴乐谱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基础之上,从而能够全身心地将注意力投入演奏中。但直接背谱很容易忽视作品当中的细节要求,如表情术语、乐句的划分等,容易出现错音的现象。准确地把握钢琴乐谱所蕴含的音乐信息,要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学起,其中作为基础的五线谱是学习钢琴,乃至学习音乐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熟练地掌握五线谱能够为以后更好的识谱打下坚定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初学钢琴的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的学习乐理知识。
学生在使用五线谱记录音符信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只要正确地掌握这些基本规则,就可以清晰地识谱,从而能够准确地弹奏。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三个部分组成。在五线谱中,如果符头的位置越高,表示该音符的音高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如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对于这些基本的音乐常识教师可以做简单的讲解,随着钢琴曲目难度的增加进而向学生传授更高级的乐理知识。另外,在弹奏钢琴时,学生首先应将乐谱唱出,再开始弹奏,否则在弹奏的过程中会出现错音或者停顿现象,从而使整首乐曲的演奏变得不完整。
在弹奏钢琴时,手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学生手指的生理结构和弹奏曲目难易程度而有相应的变化。
弹奏钢琴正确的手型是手在放松的情况下放在钢琴上摆出的姿势。五指要自然分开。在弹奏的过程中,手指要随着乐曲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一味的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样会造成学生手指变得僵硬、不灵活。因此,在钢琴演奏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手型要求,要跟着乐曲的节奏以及音乐的情感变化而变化,这才是正确的手型。
对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手型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正确的手型能够更准确地弹奏钢琴键盘,将身体的力量传输到手指,从而很好的利用身体的力量去弹奏。教师不要将手型姿势强加给学生,正确的手型要放松手指,而不是将手放在钢琴上很长时间“耗”着,这会使学生的手变得僵硬,也会让学生产生对正确手型的误解,影响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手型的位置,从而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大的兴趣。
大多数初学钢琴的孩子手指还在发育的阶段,手指关节还没有完全成熟,控制能力比较差,在钢琴上很难保持住正确的手型,手指不能很好地支撑起手掌,从而导致折指,尤其是对于四五指的控制,这些问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要依照儿童手指结构、手掌大小进行钢琴练习,要让学生的手随时保持放松的状态,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来专门练习手指的控制力,但时间不宜太长。
手指要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要求每个手指都必须有独立触键的能力,独立灵活的手指能对各种速度音符进行很好的诠释。手指要具有力量,十个手指的触键力量是不同的,在训练时要区别对待,要求十指要具有相同的触键能力。
钢琴的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是钢琴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钢琴教师,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式,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钢琴演奏人才,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
【摘 要】本文从结构内容、进度安排、音乐性等方面入手,对《拜厄》的教学方式及运用进行论述,意在对《拜厄》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教材采用高音谱表入门法,从“右手触键练习”开始,采用一指入门,逐步扩展至二、三、四、五指。《拜厄》的第一部分是音乐入门知识。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一些音程、音符、时值、拍子、拍号以及半音和休止符等基本乐理知识,并且在书中附有六个八度的钢琴键盘图,在介绍相关知识时,运用钢琴键盘图来说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直观。给钢琴初学者识谱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讲到音符时值等方面,书用运用了图表,直观性很强,更为浅显易懂。
《拜厄》的第二部分主要是为触键做的准备练习,训练初学者的手指动作,训练每一个手指在演奏中要的独立性和果断性。这一部分中包括左手、右手的单手触键练习,双手的触键练习,还有与教师配合,分单手和双手共同演奏的变奏曲和练习曲。并且在这一部分的练习中加入了边弹作品边数拍子的方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两首变奏曲中,还有加入连音线的乐句,训练学生在演奏时要注意连贯,学会在触键时体会重心的转移。要求每一个手指在触键时要高抬指,下一个音触键以及前一个音抬起时必须要同时进行。从作品的第三首开始,就注重引导学生双手配合,其中的第三首至第七首训练演奏时双手的平行进行,第八首至第十首开始训练左手弹奏固定低音,右手弹奏旋律。
《拜厄》的第三部分是双手的技巧性练习,从第十二首到第一百零九首,这一部分是教材最主要的部分。结构安排计进度上都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从最开始将五个手指顺序的放在C――G音上,到逐渐转移到C――D音上,再后来转移到A――E音上。这样的安排方式也运用在双手的配合上,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拓展双手演奏的音乐,同时还能训练双手演奏的独立性。在作品中还运用了高八度的重复和音阶,这样使得五个手指的演奏得到了很自然的拓展。在学习全音时值方面,同样是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学习全音乐、二分音乐,逐渐加入附点音符,再到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
在《拜厄》中,针对幼儿设定出了十一类循序渐进的技巧内容,第一类是在固定的位置进行弹奏,例如第十二首,练习时让身体保持正确坐姿,手臂自然放松,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演奏,这样可使幼儿全身心的控制手型、手指以及作品的节奏。第二类是伴奏音型的弹奏,第三类是双手平衡发展的练习,第四类是双手“落―提”训练,第五类是音阶式弹奏方法的训练,第六类是双音弹奏练习,第七类是变化音及装饰音的弹奏练习,第八类是音乐节奏练习,例如第八十八首,这首作品中,学生要掌握附点音符的时值及强弱,并且高中低音区的对位必须严谨,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对节奏肢体的认知;第九类是半音阶的弹奏练习,第十类是流畅性的弹奏练习,第十一类是小乐曲弹奏练习。《拜厄》作为技巧性练习为主的教材,的确为初学者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练习内容,作者在前言中也明确指出,“本书的对象是儿童,是钢琴学习的简易入门教材,因此,书中的课程安排也尽可能的循序渐进,但一无遗漏地解决钢琴弹奏上遇到的所有难题,不属本书的范畴。”①
《拜厄》在训练演奏技术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所体现出的音乐性也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不能将《拜厄》的练习视为枯燥的、无味的技术训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成为练琴的机器。如果将技术训练变成单纯的敲击键盘,不仅不能提高技术水平,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失去对音乐中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并养成他们的良好习惯十分重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要多赞美,保持孩子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用耳朵聆听,通过聆听让他们感受音乐,浸润心灵,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并且让孩子学会歌唱和舞蹈,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内心,这样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涵,为钢琴演奏带来莫大的好处。为了适应21世纪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潮流,我们不仅应该学习世界优秀的钢琴文化,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更要积极地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
王 雨(1981-),女,籍贯:辽宁沈阳,研究方向:钢琴表演,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
摘要:钢琴教学是一种较为庞大的音乐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国许多钢琴教育工作者在依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分析和理论研究。许多钢琴教育文献也开始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
前期,0岁到3岁。这一时期,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非常快,但这一阶段处于没有自我意识的状态,也没有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前期不能进行高级智力活动。
幼儿在学习钢琴期间没有其他的学习压力,可以边玩边学习有关的钢琴知识。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学习压力也会相应的增加,学习钢琴可能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了。
具备较长的手指和较宽厚的手掌是学钢琴较为理想的前提。在通过初期的练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渐渐打开孩子的手掌关节,使其手指赋予灵活性,可以为今后打下良好的底子。
幼儿的注意力最多只有二十分钟,他们往往学琴会有始无终,只会在自己感兴趣的情况下才会练习一下,过多的重复练习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从而注意力开始不集中。
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不成熟,所以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并不是很好。他们的手指无力,对手型的支撑并不能很好的坚持。为了弹响琴键,往往要调动手腕的力量去压键,从而就会改变手指触键的部位,手指关节的塌陷。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成功重要的推动力。幼儿只有真正的音乐感兴趣后,才会全身心的自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但在教学中如何将这短暂的兴趣发展成为持久的学习热情呢?这时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来慢慢引导。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的材料发生兴趣。”幼儿时期,孩子往往会对带有插画,有色彩,有故事的图书产生兴趣。例如《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在这套图书中,有大量图片,编者把图片与五线谱结合起来,对孩子在弹琴时进行引导。由于每首乐曲都有自己的标题,很容易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并且丰富的色彩,较大的音符,阅读起来也比较方便,这一类教材幼儿都比较喜欢。
在给幼儿的教课中,怎样与孩子沟通是重要的。这一时期,幼儿的语言水平不成熟,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词语不多,而教师的一些专业的音乐术语孩子可能完全不会理解,这就会造成一个“讲不清楚,听不明白”的上课局面。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运用“儿童语言”去讲解,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并且语速要缓慢,再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能时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能听清楚听明白,密切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些家长在督促完孩子练琴后,自己却去看电视、上网,这时孩子的好奇心早就跟着家长去“看电视”了,他会觉得练琴是剥夺看电视的时间,从而没有心思去练琴,时间长了可能会带着抵触情绪去练琴。
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主动的学习钢琴,他能促进,推动孩子在学习中的探索精神,从一种“要我学琴”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琴”的状态,这样的话,在钢琴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就会愉快、轻松的进行。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水平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较高难度的钢琴作品无法去完成。这一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对于孩子在钢琴学习中,基本功的大量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手型”这一词语,对于孩子和家长一定并不陌生。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上第一节钢琴课时,都是从“手型”开始的,家长在初期的陪练时也会较多的关注手型。
手型是我们弹琴时最基本的形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孩子的小手握住一个苹果、抓住教师的手腕等等一些方式去做准备,孩子也会非常容易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当多多提醒孩子手指关节的突出,手掌不可外翻,手指不能掉键,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的时间较长。
《哈农钢琴练指法》这本书对于大家能并不陌生。的确,这是一本练习五个手指独立性很不错的教材,但对于幼儿来说,这并不适合。幼儿在学琴初期,作品往往只有几个小节,音符度数基本在五度之内,所以就要选用一些简单的练习模式。
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慢练,控制好速度。孩子在弹几遍后,往往觉得熟练了,便会加快速度,不再注意触键和手指的支撑,反而不能达到手指练习的目的;多用耳朵听。让孩子自己用耳朵去听辨自己在练习时,每个音符的时值和速度是否平均。
幼儿在钢琴学习中对于音符的时值没有多少概念,在弹琴时,按照自己的喜好,想弹多长就弹多长,最后会导致乐曲不成样子。
在唱完谱后,先让孩子进行单手练习,保证在弹奏时,音符的时值能完整的保留,然后在双手配合起来,一般左手的音符少,时值长,左手弹奏一个音,右手要配合多个音,在弹奏前就要让孩子在谱面上标注出来是哪几个音对应哪几个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明白乐曲的节奏是怎样的。
钢琴的键盘上共有88个键,而我们只有10个手指,我们就要运动合理的指法。基本功的练习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过程也会比较枯燥无味,教师和家长应当多多的鼓励孩子。而基本功只有运用到乐曲和练习曲中才能得到检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面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种种问题,探究、改进教学方法,使孩子在学琴道路上少走弯路。在幼儿的钢琴教学中并没有复杂的音乐理论,对于他们最重要的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的一直存在才有利于他们在以后学琴道路上的坚持,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于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无限徜徉。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互相综合的活动,演奏者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技术,而手型手指的基本功练习是钢琴入门阶段的基础,也将贯穿在整个钢琴学习过程的始终,对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钢琴学习和对钢琴的理解与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视。为此,本文分别从基础中的基础、手型手指特点、手指独立性培养和手指基本弹奏动作几方面进行了基础教学的探讨。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大量的人们在学习钢琴,可有所成就的比例少之又少,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要求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程度去,去适应社会考级,甚至要求速成。如果老师真按照这类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要求教学,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基本功练习的欠缺,以致根基不稳。一番阶段性练习过后,教师却无法引领学生进入更深的层次,使很多学生不得不遗憾的终止了钢琴的学习。因此,手型手指的基本功练习对学习钢琴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弹钢琴的手型,是几百年来人们经验的总结,有其科学性,在学习中要遵循这种规律,另一方面,学习过程中如果手型过于固定,死板,也会产生另一种偏向,因而对手型的要求也必然更自由。有一个好的手型,关键是指掌关节五指指关节的站立。手腕与黑键键面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高度,掌关节站好并略突起,使手掌成拱形。保持手型,主要靠大指和小指的支撑,这两个手指的形状和位置不同于手指,大指短而粗,小指细而小,它们都位于手掌的外侧,容易躺着触键,致使手型七扭八歪。如果它们能站好,那么基本手型也就容易保持。
客观上讲,钢琴演奏中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手型。“几乎任何一种手的姿势都可以行得通,只要是这种姿势合适,符合手的构造,符合音乐组成的高低起伏,更重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然而,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正处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基础阶段,我们又非常强调培养一种正确的基本手型。这是因为,为适应钢琴键盘的排列结构和弹奏技巧,需要人的手和手指具有一种有利于弹奏动作和弹奏力的运用与传送的正确状态。这种状态要最符合人手的天然长势和手指动作的生理机能(也就是人类最放松时的手型,比如睡觉时手的形状)。于是,我们把这样一种手的弹奏状态叫做基本手型。我们在入门和基础阶段强调的所谓正确手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可视为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希望家长们了解这一点,不要把某种手型,或者说某种基本手型视为一种绝对的东西,认为只有某一种手型才是正确的。
儿童未经训练的柔弱小手在不具备弹奏需要的肌肉能力时、极易形成弹奏手型的不良姿势和不良动作习惯。对种种不良手型,不在此一一例举。概括起来,不良的手型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指甲关节(通常称第一关节)和掌关节(通常叫第关节)塌陷呈凹状,这个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不能获得正确的发音、以后会影响到手指快速跑动。
其次是出于弱指的软弱使它们在站立和弹奏时会产生某些手指的多余动作和多余紧张。它可能表现为某些手指相互依靠、或某些手指伸直、卷曲等。这会直接影响正常弹奏,造成弹奏的不均匀、僵直生硬和能量的浪费。
纠正不良手型主要依靠加强手指的独立支撑能力来解决。用一个极普通的例子可以说明:凡站立有困难或缺陷的人、走路的姿势必定不正常,出怪相。手指也是一样,只有当肌肉能力发展到每个手指不依赖其他手指帮助而独立支撑,不牵动其他手指产生多余动作和多余紧张而独立动作时、基本手型就形成并线、如果孩子掌关节凹陷,可把一只乒乓球放进中,绑在孩子手上(球在手心部位)再弹琴,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会有一定的成效。
2、让孩子双手十指相对作抱球状,每对手指不停地做分开、相碰动作。(但手指必须是自然弯曲状)。
3、也可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双手分开平放在桌面上,十个手指不停的轮番敲打桌面,也能达到训练目的。
4、找一些简单抒情、指法不太复杂的乐曲慢速弹奏,要求孩每个音的手指动作都要达到标准要求。
钢琴演奏的基础是手指,手指的基础在于手指的独立支撑,手指的支撑是站立式钢琴弹奏的基础。长期的教学实践与观察中,我发现,很多教师或者学生没有把手指支持的训练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以至于为日后的演奏带来很多的问题和麻烦。我认为在钢琴入门阶段,手指的独立支撑训练要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作为一个专项予以足够的关注。手指的支撑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手指是支撑手臂的支架,但手臂又是身体传导力量的桥梁,他们相互作用并牵制着。以下是对每个手指的逐个分析:
1指的特点,有些学生弹一指时掌关节不能支撑,一承受重力就会塌陷,必须加以纠正,通过外力让关节凸出。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肌肉能力增长了,慢慢可以恢复。这个阶段切不可急于求成,无所顾忌地错误训练。
4指是最不灵活的手指,力量比较弱,未经训练的4指往往依赖于其他手指,不够独立。如忽略其特征而非不断加以纠正,力度便无法集中。所以,在练习中要坚持正确的锻炼,并给予特殊的关注。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5指是最为柔弱的手指,支持力最差,所以我们见到很多学生都是让5指躺着弹奏,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指导。小指的关键在于第一关节与第三关节的凸起,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之前把正确姿势摆好,而后坚持几分钟。日积月累地训练后,肌肉的力量增强了,小指的支持问题便迎刃而解。
五个指的不同特征,造成了它们容易形成不同的毛病,但我们应确信,经过认真训练,不急于求成。完全可以改掉毛病,养成各自的弹奏独立性,使手型规范,以适应钢琴弹奏的需要。
手指独立了,支撑力强了,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学着在琴键上“走路”了。断奏相当于孩子站稳了,开始迈步的时候。抬脚相当于提腕,提腕的力量来自于手臂的肌肉,手腕要习惯放松,手臂手腕要协调,接下来就是降落的过程,自然地降落。降落后的手指保持的姿势就是前面提到的独立。弹琴的手指独立地支撑,做好基本的手型。这个过程非常关键,一定要体会手指的支撑与肩、肘、腕以及身体的放松。必须完全达到要求,才可以继续以后的课程,不可急于求成,这个阶段是基础阶段,一旦形成不好的毛病,便很难改变。
孩琴时手型不标准并且很难纠正,或是纠正后又不能保持,几乎所有学琴的孩子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关键是在初学钢琴的早期,就应注重正确手型的训练,如果让一些不良习惯养成便会根深蒂固,即使日后努力纠正获得成功,也难免今后还会在无意间再度恢复,给日后的继续学习和提高演奏技巧造成重大障碍,所以这也是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小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期,指骨、肌肉、韧带还都十分柔嫩,缺乏力量,所以作为家长,切不可指望在短期内就能让孩子练好手型。必须要耐心地帮助孩子,不厌其繁地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手型。
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种类繁多、技巧性极强的艺术,艰苦反复地练习是每一位钢琴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一名钢琴学习者而言,寻求和遵循正确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怎样练琴才能提高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是每个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亦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许多学生不重视课后的第一次练习,认为上完课就万事大吉,以至于突击时才发现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已经忘了一大半,所以,学生在课后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习上课内容。上课时老师必定会指出学生演奏中的一些问题并对演奏方式提出建议,所以,在课后第一次练习时首先要认真地浏览一遍乐谱,在浏览的同时回忆上课时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动手在谱面上做详细的标记,然后再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慢速练,边看谱,边看标记,边动脑,手、脑、眼并用,反复练习几次,这样有助于及时消化上课内容。而对于新布置的曲子,在课后的第一次练习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打开乐谱马上弹,首先要回想老师在课上讲到的对曲子的要求和需要掌握的技术难点以及练习方法。急于先动手而不动脑的练琴习惯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完成一部钢琴作品,读谱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认真识谱,在脑海里留下一个正确的初步印象可以避免走弯路。拿到一首新曲子,首先,我们应该通过读谱去思考一下乐曲的作者、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类型,以便于对作品有整体的印象,在练习过程中就不至于偏离风格。其次,要注意谱面上的各种音乐表情术语、力度标记以及速度变化标记等,挖掘隐藏在这些术语之中的音乐形象以及情感定位,这样有利于弹奏者把握乐曲的情绪与风格,准确无误地表达作曲家要塑造的音乐形象,力求达到作者的要求。再次,要仔细读谱面上的细节问题,比如指法、节奏等。最后,在读谱时,除了上述内容,还要注意从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等方面去仔细研究,分析作曲家乐思的丰富内涵,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尽可能完美地演绎出来。
指法的运用是否合理,对完成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应该在一些自己认为指法容易混淆的地方标明指法。很多同学认为这是小儿科,对此不屑一顾,其实并非如此。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有两个同学同时弹一首曲子,其中一个识谱很快,一个上午便能双手合下来,然而去琴房听她弹时,发现她几乎每一遍的指法都不一样,而且十分别扭;另一个同学刚开始弹单手,在乐谱上写满了指法,编得亦十分顺手、易弹。两周后,这个同学的曲子顺利通过,而前者却还在改指法的过程中……因而若想提高练琴效率,标明并固定指法是十分重要的。 最好在视谱阶段即记下正确的指法。有些乐句需要考虑几种指法,可以参考不同版本中编者所注明的指法。因为乐谱上标记的指法是经过作曲家深思熟虑,并且有一套科学规律的。千万不要任意更改指法。当然,如果谱上所标的指法的确不适合演奏者本人,这时弹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手指条件写下一个适合自己的指法。
分解练习就是将曲目分段、分句、分手、分声部甚至以小节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切忌从头到尾一遍遍地弹奏,那是事倍功半的做法)。每首曲目有它不同的结构,有点曲目声部不多,织体简单,一般为一个旋律声部,一个伴奏声部。即左右手各弹曲目中的某一个声部。例如,在初级阶段的《汤普森》、《拜厄》、《车尔尼599》中部练习。而有的曲目则声部多,织体复杂,一只手往往不止弹奏一个声部,有可能弹奏两个或更多的声部。像这种情况,就必须以单手的良好演奏来做保证,即采用分手练习、分声部练习。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混乱,导致于弹奏的含糊不清,毫无层次感,缺乏音乐性、表现性。例如,大家都熟悉的的三部创意曲第四首。我们不难看出,其上声部是由右手来弹奏,下声部是由左手来弹奏,而中声部则是由左右手的相互交替来共同完成。要将这个中声部弹奏好,要靠左右手的密切配合,注意两手的交替不能出现痕迹,就像是一只手在弹奏一样。当每个声部都准确流畅的完成后,在将各个声部综合起来进行合练。在合练时,还应该先练其中的两个声部,如上声部与下声部、上声部与中声部或下声部与中声部。当两个声部配合好了,再进行所有声部的配合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严格做到音位不错、节奏准确、指法不错并固定、奏法规范、表现力到位等等。否则,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这里所说的听觉训练是指倾听音乐作品结构、音色、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训练,而并非视唱练耳课中那种关于音高、节奏等的听觉训练。钢琴音乐是听觉艺术,要想使演奏的音质及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完善,在练琴过程中学会倾听自己的音色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敏锐的听觉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训练出来的。要有敏锐的听觉能力,首先要有倾听的习惯。这种习惯产生于内心的情感,只有内心对作品的音乐形象、整体风格有了一定的理解时,才会有对声音的追求和设计。有了想法再去听细节问题,比如,要听弹出的每个音的音色是否达到要求;听弹出的音的时值、音的高低是否丝毫不差;听弹出的声部线条是否清晰平衡;听弹出的音量、音色是否均匀统一,并随时根据声音来检查和调节自己的弹奏方法。如果学生会运用听觉来指导自己练琴,不再是手指盲目的机械动作,就会更加有目的性,大大提高练琴的效率。
钢琴的练习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上述几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应当把它们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不断地探究、认识、发现并解决问题,苦练加巧练,保证练琴质量,从而提高练琴效率。
钢琴练习是需要学生通过反复重复练习并形成演奏技能的艰苦学习过程。它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做到自我约束、始终一贯的认真学习。那么钢琴练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方法就更为重要。由于钢琴的演奏技法要求高,所以学生在练习上就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钢琴练习中方法不同,达到的效果也就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科学的练习方法来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较好地运用,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益的练习习惯。[1] 那么适合学生个人又合理科学的练琴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练习效率,更能提升他们的耐心和持久力。
有些学生在钢琴练习时,一遍一遍的重复弹奏,弹错了或者没练熟都从头练习,而不去用头脑想该怎样练。长时间的坏习惯逐步养成,以至于重复练习很多遍也没有较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在练习时都是从头到尾不断地弹奏,这样练习看似认真,实际上效果不大,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做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坏习惯一定要纠正,不能继续这样的练习,继续的话只是在耗费时间,浪费精力,头脑没有思考,弹奏出来的音乐也是麻木、机械的。所以练习前要地设计好应该如何练习?怎样练习?做到有方法,出效率。
部分学生练琴只是在完成教师布置得任务,认为练习熟练就可以了,弹对音和节奏就行了,对作品的音乐感觉不加以重视,乐曲弹奏出来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一般。虽然好的音乐感觉是天生的能力,但通过训练和培养也是可以得到提高的。这在钢琴教学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任务。教师可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来提高和改善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做到用心去练习。
学生在练习钢琴时都是做到如何将作业练得熟练些,基本不使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下自己弹奏的是否悦耳?很多学生练琴时在比拼声音有多大,速度又多快,不去想象弹奏的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音色和感觉。机械的练习致使很多学生没有用耳朵去倾听的习惯,手指跑动快了,耳朵却变得麻木了。只有做到学会倾听,手指与头脑才能协调,声音效果就能得到改善,手指弹奏技巧自然就进步了。
慢练是解决技术难点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减少弹奏错误,让技术水平练习的较为稳定和扎实。学生在练习新的音乐内容时,首先必须慢速练,这样眼睛和头脑可以及时地注意到乐谱上的各种音乐要求;其次在扎实的慢速练习后便可进行稍快的练习,之后还需要慢速与快速结合的练习。
分手练习使学生能准确地正确的按乐谱要求演奏。如乐谱中的多声部就更需要学生分手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平衡两只手的能力,更能加强手指对多层声部的演奏。分手练习比较熟练后,合手练习时音乐就会较完整和流畅,和慢快练习相同的是,分手与合手也是需要进行循环反复的练习。所以慢快分合都是为了学习者能够在练习中达到作品的要求,减少练习错误,让演奏做到轻松自如。
一首音乐作品的技巧难度很少会呈均匀分布状态。[2] 练习时先练习简单的,其后再练习较难的,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进行。简单的练习可以使人得到放松,手指弹奏业能做到相互协调。一首作品里难点的地方总有几处,这样的难点必须单独进行练习,做到慢快分合,对难点的练习要积极地坚持每天重复并有质量的去练,只有加强对重难点的练习并集中的反复训练,就能克服手指的不足,得到较好的进步。所以,不论是基本练习,或是乐曲,都要做到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有利于消除弹奏紧张,能提高学生的自信。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生每周在练习教师布置的新内容后,尽量留出一些时间对已经学过的练习曲或乐曲进行选择性复习。复习可以强化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更能巩固对知识的记忆。进行及时复习或集中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已经学习过的练习隔一短时间复习的话会比当时练习的时候要轻松一些,还能及时检查学习漏洞,将当时没有完备的知识和技巧表现巩固的更好,旧的内容与新内容结合练习。能使学生将音乐知识系统化,保持了音乐学习的连续性,提高了练习和学习的效率。
钢琴练习需要合理充分的运用时间,并根据练习内容安排时间。练习是一件非常劳力劳心的事情,每天都需要保持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练习,不能练一天休息一天,只有每天练习才能有进步。练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能练多久就多久,有些人可能一小时,有些人可能3~4个小时。只要能坚持固定练习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每天都有保持一定时间量的练习,那么我们的练习也一定能收到好的效益。由于人对任何事物都很容易产生兴趣,也会很快失去兴趣,那么钢琴练习上就更需要做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每天安排好练琴时间并坚持下来,就能取得进步。
钢琴练习是持久艰苦的往返练习,必须刻苦勤奋,更是对学生毅力的考验。必须要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来坚持每天进行练习。只有经过一句一句的慢练,做到按节奏练习,严格遵守书本指法,从单手练习到双手练习再到乐谱的背奏,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需要用毅力来坚持做到的。坚持下来了,就会有丰厚的回报。此外我们还需要不间断的,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持续的技巧练习,在持续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以及坚强的品质。在练习中,必须要通过无数次的反复重复弹奏,直到对学习中的一项技巧的完全掌握。这在练习过程中还需要用耳朵来听,用眼睛仔细的看谱,找到音的准确位置,这些都是对学生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总之,以上所说的科学的练习方法是互相作用,不可分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认真地分析各种练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也才是最科学的方法。
练习曲对于任何一个从事器乐演奏专业的人来说都是一条必经之路,钢琴演奏者就更不例外了。自键盘乐器诞生以来,各种各样的练习曲就应运而生。随着300余年的钢琴艺术发展道路,练习曲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克莱门蒂到车尔尼,从肖邦到普罗科菲耶夫,直至当代作曲家利盖蒂,钢琴练习曲见证了整个钢琴艺术的历史。(本文所研究的练习曲并不包括如勃拉姆斯、飞利浦、哈农等作曲家为钢琴而作的单纯技术上的“钢琴手指练习”。)
总体来说,钢琴练习曲从风格上可以分成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不同类型:1.古典乐派时期。以克莱门蒂、克拉默、车尔尼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主,其风格较贴近古典钢琴作品的奏鸣曲和协奏曲,且技术目的明确,通常都会在巴洛克和古典钢琴作品以及部分浪漫派钢琴作品中得到延伸;2.浪漫乐派时期。以肖邦、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为首的浪漫乐派作曲家在古典练习曲的基础上加入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使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却保留着古典练习曲写作中技术性明确这一重要特征,无论从钢琴演奏技巧上还是音乐艺术表现上都大大提升了钢琴练习曲的难度,步其后尘的还有德彪西和斯克里亚宾,其练习曲风格都独辟蹊径,直至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已经把抽象的音乐语言上升到表象的绘画艺术,甚至能够让人们产生一定的虚拟视觉印象;3.现代派练习曲。继拉赫玛尼诺夫之后,可以说练习曲已经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已经冲破了传统作曲观念,把以练习钢琴技术为目的的练习曲变成了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和作曲技巧的钢琴炫技作品。更有甚者把经典的肖邦练习曲改编成了几乎无人可以胜任的超难度练习曲,如波兰著名钢琴家戈多夫斯基。当代创作的练习曲更是多种多样,其中还有以利盖蒂的《魔鬼阶梯》为代表的无调性超难度练习曲,令大部分钢琴学习者望而却步。
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就是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重新认识古典练习曲的意义和价值。以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为例,每一个专业学习过钢琴的学生都对其再熟悉不过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但在做出这样决定的同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检验一下学生中目前有几个人能完整无误地背奏或者分析5首以上车尔尼740钢琴练习曲呢?在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是以表演为目的的,弹奏车尔尼练习曲对其来说更多的是获得演奏技术的手段与过程,在掌握了足够的演奏技巧,也就是“弹会了”以后,车尔尼练习曲在他们之后的演奏生涯中意义已经并不那么重大。而高师钢琴专业学生学习车尔尼练习曲的目的则不同,我国师范类院校重点还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学人才为主,而目前专业音乐类中、小学(如音乐学院附属中小学)在全国还屈指可数,那么在普通中、小学校,提高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就成为了当前高师钢琴专业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每一个高师音乐生都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以便在将来的教学生涯中得以运用,而通过对车尔尼等古典练习曲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点,从而对于每一个有可能走上专业道路的青少年钢琴学习者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启发。笔者作为一名有17年教学经验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师,对此发表一些新的看法。
针对古典练习曲的演奏技术、技巧等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今天已经层出不穷。我国钢琴基础教育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上得到承认,甚至于每一个合格的钢琴教师都有一套如何在练习曲中获得弹奏技巧的方法。但除此之外,人们也常常忽略了钢琴练习曲对于音乐本身的练习内容。所谓练习曲,并不单单是手指机能和技术技巧的练习,这也是钢琴练习曲区别于钢琴手指练习的明显特点。首先,古典练习曲在曲式上往往采用A―B―A的简单三段式写成,其结构清晰明确,易于捕捉。这也是构成任何一部古典奏鸣曲或协奏曲的呈示部的基本音乐形式,在学生还没有能力独立分析一部钢琴奏鸣曲的时候,一首古典练习曲的曲式分析将是最好的练习内容。其次,古典练习曲中的和声进行是以传统和声为基础的,每一个独立的乐句中都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其和声进行。当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和声知识时,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先将学生所学习的每一首练习曲中的和声功能逐一标注出来,以便于学生彻底理解关系。除此之外,古典练习曲中音乐情感的认知对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作品尤为重要。还是以车尔尼练习曲Op.740为例,其中许多练习曲是带有明显感彩的音乐作品,如第九首“轻巧地跳跃和断音”,其中的主体情绪是欢快、明亮且略带有一些诙谐色彩的舞曲,和其技术要求是相呼应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沉重、悲伤的或是其他情绪来练习,那这首练习曲的技术目的就无法实现了。又如第十二首针对于左手的练习曲,其右手的d小调进行部分俨然给了人们一种英雄走向悲壮的进行曲形象,而中间的一段D大调进行又让人们联想到仿佛是英雄在回忆往日美好的生活……虽然是练习左手,可是一定要加入右手所表现的感情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本课练习曲的要求。第二十七首右手部分中的隐藏旋律和左手进行中的旋律婉转如歌,仿佛是一对恩爱的情侣在以二重唱的形式吟唱彼此的幸福,带给人们的感受是美好、和谐的,自然也就不能以愤怒、激动的感情来练习。诸如此类的古典练习曲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细细体会,把曲子的情绪完整地传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弹奏练习曲的同时由内而外地表现音乐,而不是单纯地机械练习。许多教师在钢琴练习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技术,训练手指技巧的方法千奇百怪,而一两句话就可以令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学习练习曲的工作却被忽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不可逾越的怪圈,把钢琴演奏艺术变成某种体育运动似的形态半岛bandao体育。苏联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早在《论钢琴演奏艺术》一书中就提出,应该将音乐形象融入到技术练习当中。针对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从古典练习曲入手,让每位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之余还能以美好的音乐形象提高音乐修养,是每一个钢琴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当学生已经可以以看待音乐作品的理念来对待古典练习曲时,那么教师在整个练习曲教学中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一多半。因为按照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在古典练习曲之后必然要接触浪漫乐派的艺术性练习曲。高师钢琴教学中自然不能对绝大多数的学生做出像音乐学院那样演奏整套艺术性练习曲(如肖邦练习曲Op.10或Op.25)的要求,但窥其一二还是完全有必要的。教师的任务就是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生理条件,选择最适合学生弹奏的浪漫派练习曲。这里指的“适合”并不是要以浪漫派练习曲来解决学生的某些弹奏技术,而是就学生技术的突出方面选择其能够胜任的曲目。笔者认为,直至印象乐派为止,所有的钢琴演奏技术都可以在古典练习曲中获得。在每学习一首浪漫派练习曲的时候,一定要有几首技术类型和音乐形象都较为相似的古典练习曲作为基础。如肖邦练习曲Op.10第一首和车尔尼练习曲Op.740第十四首,左手的音乐表现形式就极为相似,都是以庄严的圣咏形式为基调,而740第三十六首的右手部分的琶音跨度与肖邦第一首练习曲的右手部分也颇为相近。学生如能顺利地完成这两首740中的练习曲,那么就极有可能在肖邦的第一首练习曲中表现出色。又如李斯特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中的第三首降D大调UN SOSPIRO(叹息)和车尔尼740中的第十八首练习曲也有着相同的技术要求,都是两只手从容地交叉着行进,触键感觉轻柔优美。再如安东・鲁宾斯坦的练习曲Op.23第五首的前半部分和车尔尼740的第三十八首,同样是以双手交替快速弹奏八度(相似的技术类型在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练习曲中的第八首《狩猎》中也能见到),而后半部分的右手双音部分则能看到克拉默六十首钢琴练习曲中第二十九首的影子。还有斯克里亚宾的练习曲Op.42第三首和克拉默六十首钢琴练习曲中的第十四首都是以练习颤音为目的的,所不同的是克拉默练习曲中每组颤音之间采用的是六连音,而斯克里亚宾则采用的是三连音,但感觉上极为相像。诸如此类的相似之处不胜枚举,有兴趣的教师或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研究和对比。这种教学尝试其实并不困难,就算视奏能力不强的人,也只需必要的乐谱和一定的音响资料,多听多看,必将令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生涯中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想在钢琴艺术上取得成绩的高师学生。也许在钢琴教学中还有着许多问题有待商榷和斟酌,但笔者认为,只要本着严肃认真、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就一定能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数码钢琴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由国外传人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其原因一是由于国内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趋势的推动,同时也是受到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启发。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多样化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迅速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键盘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有利于复合型、高素质跨世纪钢琴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
在数码钢琴课中,钢琴基础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钢琴基础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手指基本灵活性的弹奏和手指技术技巧的练习。针对这2个方面我们会使用到《哈农钢琴练指法》这本书,在这本钢琴书里哈农基本练习是针对手指灵活性来练习的,而音阶技巧是对于手指技术技巧的练习。
看到很多的人在讨论哈农练习重要不重要的问题,我发现赞成与否的刚好是对半。这说明国内对于哈农练习的认识还不够,我们认识的很多世界著名演奏家,到现在哈农练习也还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这说明什么问题?我看过很多老师上课时对哈农练习的要求,我认为都不正确,按他们这样的要求,一条一条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的学生都要求每天做1-20或21-38条连奏的,44条以后的每条起码是反复10遍。那么在数码钢琴教学中我把哈农练习分为四个阶段,在这里我首先介绍第一阶段的练习,第一阶段的练习又分三步走:
为这个练习我专门做了1-20条的省略版,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翻谱的动作。我的要求是一气呵成,开始是用“高抬指快速触键”的方式慢练。在触键动作都符合要求后再加快速度,直到能够做到音色均匀、很清晰、很轻松的完成后,就变换一种触键方式继续按照从慢至快的练习,直至把基本的触键方式在哈农1-20条上都熟练的掌握好。开始练习时由于耐力问题,你可能练习到第8条至第10条会有很疲劳的感觉(我把这种情况称为耐力临界点,这个点是因人而异的),记住,不要停下来,坚持下去就会感觉又有了新的力量,直到把20首都练习完成。这种练习要求每天至少一遍,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三遍,上午一遍,中午一遍,晚上一遍,每天每遍都用不同的触键方法。第一步的练习时间将会持续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练习开始时会很别扭,因为大指和小指不断的要上黑键,黑白键有高有低,一定要控制好手腕的平稳,特别要关注大指的主动性。由于调式的关系,经常会遇见要弹奏两个黑键之间夹缝的情况,记住,一定要做到准确、扎实,不要一味的图快,讲究质量是首位的,音色的均匀是这种练习的重中之重。1-20条都能够在12个调上很轻松的跑动,这时你的手指力度、弹性和耐力都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
第三步的练习主要是学会快速变换触键方式的能力,开始时,你可以一遍只换两种触键方式,如前10条是“高抬指快速触键”,后10条是“低指位快速触键”,然后再逐渐加上“非连音触键”等等,最后是两条一种触键方式。我经常教学中会用上行一种触键,下行又是一种触键,然后是左手一种触键方式,右手另一种触键方式,例如:左手用“指尖跳音触键”,右手用“连音触键”。这样的练习很有意思,让你体会不同的触键而产生的不同音色带来的美感。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练习了,也在这个时候,由于你触键方法的丰富,对乐曲情感的表达能力将会不可同日而语了。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音阶技巧的弹奏,音阶是钢琴作品织体中的重要组成材料,弹好音阶是掌握钢琴演奏技术的重要保证。?从技术训练的角度看,音阶弹奏要求每个音级力度均匀一致,所以弹奏音阶练习对于平衡发展手指的控制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条音阶,可以从C大调音阶开始。音阶练习可以从一个八度逐渐向两个、三个及四个八度发展,具休发展形式可采取变节奏的练习,例如:采用每分钟76-86拍的音乐速度(中等速度),按照四二拍子的音乐节拍律动要求,弹奏一个八度音阶,力求力度均匀一致的四分音符感觉;弹奏两个八度音阶,追求强位音突出的八分音符感觉(一拍内均匀地两个音),逐渐发展成三个八度音阶力求弹出强位音突出的三连音感觉(一拍内均匀地三个音);直到以后发展为四个八度音阶力求弹出强位音突出的十六分音符感觉(一拍内均匀地四个音)。
正确的顺指法、穿指法和跨指法,是弹好音阶的基本保证。手腕和手臂放松自如,是音阶弹奏平稳流畅的生理机制保证。音阶的变节奏练习,要有明确的节拍要求,切忌“盘子喝水一漫来”的“大写意”无序。强拍音或强位音在哪个手指上,就要突出哪个手指(尤其是四指)。大拇指要灵活并有所控制,不可无序地始终弹奏重音。拇指在音阶弹奏的过程中,要有提前量的任务准备,不可躺在键盘上弹奏。拇指与其他手指的交替弹奏要连贯自然,不可出现间断痕迹。
音阶的弹奏练习可以先分手后合手,练习中要正确掌握指法规律,并做到双手弹奏整齐划一。在音阶提高性的弹奏练习过程中,可采用音乐速度慢快结合、分手与合手交替的学习方法。弹奏音阶时,心中要有旋律性的歌唱,把音阶作为音乐来表现。
在正确熟练掌握C大调音阶演奏的基础上,可以进入G大调、D大调、A大调和E大调音阶的练习。这五个大调音阶的弹奏指法相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键盘位置的变换及黑白键交替的把位手感。
关于音阶的指法、详见《拜厄》和《哈农》。切记音阶弹奏指法的正确固定,以保证弹奏的流畅连贯。音阶练习属于演奏技术材料之建设内容,需要做为日常练习持之以恒。音阶演奏质量的目标追求是运指灵活、反应敏捷并有一定的速度感及颗粒感。
在音阶弹奏质量的优化过程上,要更多地贯穿着“慢练”与快弹的有机结合,牢记速度是在正确的基础上自然地提升上来的,而不是硬逼出来。否则,势必造成弹奏中的僵硬痉挛。清晰、干净、均匀、流畅、颗粒状、歌唱性、平衡自如和节拍感,要始终记在心间并富之于长期实践。
(1)练音阶的重要性:练习音阶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控制和运用手指的能力,二是可以熟悉指法,巩固记忆;三是可以熟悉键盘位置,熟悉调试及其转换,提高演奏能力。
(2)树立明确的目标:练音阶,首先解决的是一个“立”字,解决五指不立和掌关节发紧,只有苦练才能达到目标。二是学会一个“慢”字。只有会慢练,才能逐渐加强力度,增加耐力,并为以后的加速打下基础。
(3)防止一个混字:A大调,#f小调,g小调,C小调,这几套关系大小调,易混淆,指法易错,只有经过反复训练,直练到准确无误为止。
(4)采取分组练习法:将学过的音阶分为四组,每次练琴时先弹两组音阶,再弹乐曲,而后再弹音阶,交叉进行,每组慢练五次,快练一次,逐渐增加次数,来调动练琴的积极性。
数码钢琴教学中哈农和音阶是每一个高师学生需要去练习也是必须去掌握的,只有通过这些坚实的基础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钢琴弹奏水平。在练习的同时也得要掌握好正确的练习习惯与方法,抓到了方法,获得了习惯,能使学生的钢琴弹奏更上一层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钢琴已逐渐走进了部分百姓家庭。学习钢琴有助于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毅力,拓展孩子艺术视野,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但钢琴的学习过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其本质上是学生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过程。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先生对于钢琴练习曾说道:“练习习惯是比练琴本身更重要的素养。”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来渡过练琴的每一个难关,也就成为了一门教学艺术,其也是钢琴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大多数中小学生因没有弹琴基础,初学钢琴时,基本采用的是“断奏”,即非连音奏法。非连音奏法的基本要点是:手腕带动手臂慢慢提起,手指自然落下,整个手臂要有挂在键盘上的感觉,第一关节自然站立不能弯,手腕与手背基本持平,不能低于键盘。在整个非连音弹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然提起手臂并自然落下,发挥掌关节和指关节的支撑作用,触键手指保持自然站立,其他手指则应放松贴键,使整个手臂的力量传送到指尖,以体验“站稳”、“站好”的感觉。在学生有了“站稳、站好”的基础后才能开始“走”的教学,也就是连音奏法的教学。连音奏法的初始练习必须借助高抬指的动作来完成,以增强掌关节的活动能力,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在连音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把握手指用力方向及爆发力较强的快下键指触,这样才能弹出饱满圆润的声音。
初学钢琴的中小学生往往会乱弹一气,盲目求快。实际上,学生在初学钢琴阶段不能用过快的速度进行练习,而是要慢速练习。慢速练习是钢琴练习的基础,其可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奏法,使弹奏更为轻松。练习新曲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先唱谱后分拍子,先单手练习而后再双手合练的习惯。对于学生已经练熟的曲目,也应要求他们花一定的时间去进行慢速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检查所弹奏的曲目有没有问题,弹奏是否做到了速度均匀,乐曲表达流畅、完整。要通过有效讲解让学生明白:慢速练习是为了更完美地演绎乐曲的内涵,是一种很必要的练习,而保持完整的、等比例的慢速练习,等同于放慢速度的演奏表演,它在检查问题所在的同时,还有着加强力度,提高颗粒性,细化表情的作用。当然,慢速练习不是最终目的,其作用在于让学生有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的双手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达到技术上的要求,使每个音保持稳定性,为流畅演奏乐曲打好基础。
错音、错指法、丢呼吸是中小学生初学钢琴时容易犯的毛病,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读谱不认真。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谱和动脑练习习惯。首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弹奏和教师的弹奏进行比较,让他们从声音上去感觉两者不同之处在哪里,如,错音、表情上的减慢、减弱,以及不同的段落和分句等。然后,要培养学生动脑练习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冷静思考,使其养成大声数拍、分拍奏的习惯。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弹奏中的错音、错指法的形成原因。可从他们喜欢的乐曲入手,暂时避开枯燥的双手指法练习,让其从单手逐句练习做起,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并纠正他们单手弹奏中出现的错误,直至他们的单手练习能做到音符、指法、节奏、奏法、呼吸“错”,才可以让其进行双手弹奏。
钢琴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用琴声去表达内心音乐感觉,通过演奏去感染听众。为此,教师在强调乐理知识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而如果没有规范的弹奏就不会有动人的声音,没有扎实的指法基本功和弹奏技能也谈不上音乐感觉的表达。教师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想象,去用琴声表达音乐感觉,要教会学生在正确区分音乐“顿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弹奏的强弱,以更好地表现音乐形象。
车尔尼,奥地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出生于维也纳,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车尔尼从小学习钢琴,并被称为具有“非凡才能”的学生。作为贝多芬的高徒,车尔尼于1812年演奏了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并能背谱演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对贝多芬的作品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车尔尼很快就成为了维也纳最著名的钢琴教师,他的学生弗朗兹·李斯特、莱谢蒂茨基、库拉克都成为了钢琴家。
作为钢琴教育家,车尔尼一生创作了1000多部音乐作品,内容涉及当时音乐创作的所有领域,包括歌剧。在这数量极大的作品中,流传至今并依旧被人们采用的有那近80集数以千计的练习曲。从技术课题之丰富、数量之众多及教学中的实用性来看,直至今日仍堪称世界上最出色的钢琴教材体系。这些练习曲是车尔尼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付出了毕生精力写成奉献给后人的一笔无价之宝,开启了几代钢琴家们的智慧和潜能。
对初学者而言,指法错误是正确演奏钢琴过程中的重大障碍及严重危害之一。无论学生手的大小如何,严格的指法练习会对其以后的钢琴演奏有很大帮助。正确的指法习惯应在简单的曲目学习中就有意识地培养。
车尔尼24首固定五指练习的钢琴练习曲(作品777),是专门为少年儿童编写的简易钢琴曲集,主要训练和解决右手固定指位的弹奏技巧和手指在不同节奏、不同音型下的反应机能。整个教材共24首简短小曲,并在C、F、G、D四个调上构成,每首乐曲的旋律都十分优美。右手的旋律完全在五指固定的范围内,对于右手5个手指的独立性有非常有效的帮助。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24首练习曲对于左手、音程、琶音等固定指位设计均有巧妙之处。
练习曲的排列顺序为:1.C大调练习曲(第一首至第六首);2.G大调练习曲(第七首至第十二首);3.D大调练习曲(第十三首至第十八首);4.F大调练习曲(第十九首至第二十四首)。
本作品集以固定右手五指位置为主。所谓固定位置,表示手摆好后没有转换的指法。本集只用了C(do)—G(sol)五个音,在练习的过程中只需要将5个手指对准相应键盘位置就可以练习。右手在练习过程中手臂、手腕要保持平稳,要明确用指尖去找键盘使声音平均清晰,声音间应保持连贯,乐句线间注意抬手动作。
这部分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左手的伴奏音型,分为以下几种:1.柱状形式;2.分割形式;3.分解形;4.短琶音形式;5.综合运用形式。这几种伴奏形式贯穿了24首练习曲,以下笔者着重分析左手指法编排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练习提示:的练习一定要正确使用手臂的重量,特别注意左手指法顺序的变化。通常我们在弹原位三时用5、3、1指法顺序,但在这条曲目中左手1至3小节的原位三的指法为4、2、1,第四小节为C大调Ⅴ级的第一转位,使用的指法为5、3、1,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本首乐曲中出现了半连音的标记(在左手2、4、6小节中),练习过程中要重点体会弹奏方法的转换。
练习提示:左手演奏方法同上,注意一至四小节的和声变化Ⅰ—Ⅴ7—Ⅰ根据和声变化指法也发生了变化,主的指法恢复了常规5、3、1的使用,第三小节的指法使用了5、2、1指,这样就可以解释第一首曲目与第二首编排指法的区别了。
练习提示:左手在练习过程中手臂、手腕要保持平稳,要明确用指尖去找键盘使声音平均清晰,注意和声的连接的变化,指法是第一首与第二首曲目三的分割混合运用。
练习提示:左手由断奏动作转换为连奏动作,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掌心动作和指尖的配合。开始练习时所有手指动作高度一致,下键力度统一。在进一步加快时要注意5指、3指动作主动,大指尽量贴键弹,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练习目的。
练习提示:左手前两行演奏动作为连奏,最后一行的演奏动作为断奏。连奏时注意练习重点在4指和5指。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合理利用手臂重量、认真体会重量在不同手指指尖的转换,是练习好这首曲子左手部分的关键。
练习提示:所谓综合运用形式就是前四种形式的综合出现。在练习时不要急于练习本首曲目,应该把前5首曲目的左手部分各练2—4小节,体会每种形式手的动作感受,然后再练习本首曲目的左手,同时注意各种演奏形式在相互转换时手动作的准确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以上五种形式始终贯穿这24首练习曲中,在NO.9、12、13、14、18、19、20中出现了用4、5指延音的情况,在练习上一定注意保持够拍子,不要让手指提前抬起或松开。
在右手的练习上,要注意手的连断动作的变化,让手保持正确的弹奏方式。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NO.6、9、20、22出现了短倚音,在练习时可以先把装饰音省去,当熟练掌握旋律的节奏时再把这些小音符加入到旋律中去。这样能最大限度避免由于装饰音的出现造成的节奏混乱。在NO.24出现了类似顺回音的装饰音形式,音符都为32分,很容易让学生误解为速度要很快,这种追求速度的弹奏不仅使声音不均匀、不清楚,而且容易造成肌肉紧张使声音僵硬。为了有充分的时间来弹装饰音,笔者建议,学生在练习初期一定不要速度过快。四个音的装饰音作为一拍来弹,与左手的第三拍最后一个音对齐,均匀弹满一拍。弹奏时不要太着急,应保持节奏的平稳,顺畅的与主旋律连接起来。本套曲目是基础性的练习,所以在练习过程中还是要以手部动作的准确性作为关注点,加强手的演奏机能,使练习曲中的每个乐句演奏的线条清晰,乐句优美,真正把技术和音乐结合起来。
摘要:李斯特,匈牙利人,19世纪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和指挥家。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交响诗与标题音乐这一体裁的创立,作品音乐会练习曲《叹息》这一形式的具体表现,也是李斯特在魏玛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练习曲体裁革新标志,打破了传统的纯技能训练实践,赋予了练习曲丰富的想象力。
高难度的专业演奏技巧和生动的音乐内容能够提高练习曲的欣赏程度,把练习曲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成为演奏家在音乐会上经常出现的曲目。《叹息》这首作品虽然是练习曲,但它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让人们在领略李斯特作品的炫技之外再次感受艺术之美。本文通过对《叹息》的表现及李斯特音乐作品的分析来体会李斯特音乐创作中的技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从19世纪20年代起,直到60年代,李斯特都一直致力于钢琴练习曲的写作。期间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多数都能反映他的钢琴炫技的艺术特点,他把乐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和钢琴技术的表现形式做了完美的结合,打破了以往练习曲中的长且单调的传统练习方式,把演奏技巧融入到诗画中,以便更好理解。同时,李斯特还将他大多数的练习曲都附加了标题。如:《钟声》《叹息》《森林的呼啸》《侏儒之舞》《玛捷帕》《英雄》《狩猎》《鬼火》《幻影》等等,栩栩如生、鲜明动人,使之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所以这些练习曲又被称为音乐会练习曲。《叹息》(Un So Spiro),降D大调,深情的快板,是1849年出版的《三首音乐会练习曲》之三,李斯特以《诗意的随想》为题标注其上,其中包括《哀诉》(Il laments)、《轻盈》(La leggier)和《叹息》。《叹息》是这一组练习曲中最著名的、最具独创性与歌唱性的作品。
李斯特的练习曲不同于练习曲光注重技巧练习,也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感是李斯特练习曲中一大特色。这是一首令人感动的练习曲,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这首练习曲旋律十分优美,通过一连串琶音跑动进入主题,琶音的跑动以及主题都是用左右手交替完成,对于练习左右手的衔接非常重要。连续不断的分解琶音从头到尾保持着,有如荡漾的涟漪,一条如歌的旋律在其之上由两手交替着奏出,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是断开的音,但却犹如歌唱一般柔美。就像在云彩的阴影下水面忽明忽暗,在风的吹拂下波浪时高时低。那如歌的旋律被李斯特一会儿放在伴奏音型之下,一会儿又夹杂于其中。乐曲的优美旋律倒是颇有田园意境,优美的旋律中,仿佛乘着一艘小船,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慢慢的飘荡,那会有一种难得的闲逸、清静。大量的分解琶音,的美妙变化带动旋律线的起伏,如同人的思绪,纵然再多的怀念也只能化作一丝丝叹息。随着调性与和声色彩的转移及音区的变换,音乐的情绪也随之起伏变化,层层推动着音乐,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广阔的天地之中,展现了大海宽阔的胸怀。结尾上不可思议的下行全音阶的大三度,正如黑暗中发出的一声叹息,曲终发生的叹息,孕育着叹息后的升华,仿佛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首需要两手交替演奏主旋律、并辅以轻柔的琶音伴奏的曲子是李斯特极至浪漫主义的极好体现。这华丽的奏法,是李斯特的后浪漫主义风格和炫技演奏的最好证明。
作品《叹息》的节奏是非常灵巧的:主题旋律部分是建立在四四拍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化。有趣的是伴奏的节奏更像散落的节奏,演奏时注意(rubato)的节奏特点:作品《叹息》中附点节奏和六连音相对以及复附点节奏和七连音对应,对于这种复杂的节奏的处理需要一些自由表演。特别是延长记号的注释标记,让音乐有一种深呼吸的感觉,想说但什么都不说:
作品《叹息》的技巧并不难,它必须需要认真研究和反复的推敲琶音、音阶、双音快速的半音级这样的技巧和音乐内涵吻合。技巧与音乐的高度是李斯特作品重中之重。而音乐与技巧的结合,可以起到最佳的效果。与之相反,完美的技巧能充分表现音乐的魅力。因此,钢琴演奏的最高水平是使音乐的技巧服务于音乐。作品《叹息》由不同的琶音组合而成,演奏中要注意灵活性和预见性。
钢琴演奏中,节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表现形式,在演奏中占有无可厚非的重要地位,要想演奏中节奏运用的自如,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钢琴演奏理论做铺垫,同时还要对作品的创作风格有深度的了解。因此,节奏决定音乐表演的成功与否。
在钢琴教学中,演奏技法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演奏技巧会引领演奏者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殿堂,那么完美的艺术想象也会因为缺乏技术的支撑变得蒙上阴影。钢琴学习者必须通过正式和严格的技术训练,形成一个良好的演奏技习惯,以获得一个正确良好的演奏状态。
作品《叹息》是一个温和的快板allegroaffettuoso。对该段进行初步的分析,《叹息》的谱面上有很多的表情记号,如:节奏要求,强弱要求,速度标记,触键要求,踏板技法,声音的色彩要求等演奏方法的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按照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来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表情符号,明确表情符号的正确意图,不能模棱两可,不求甚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诠释作品,这是钢琴教师的职责。
李斯特《叹息》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纯技能训练实践,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降D平深情的快板,主题突出、优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录音技术变得越来越丰富。作品《叹息》的音频版越来越多。这是延伸与创作的重要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钢琴也似乎能演奏出作品的原有的风格特征。然而,人们仍然喜欢由演奏者来演奏,这表明二度创作不是一个机械模仿的音乐,而是更为重要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必须实现原有风格的和创造性的统一。其真实性是诠释正确的解释,理解作曲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把握好作品的体裁和音乐的内容。创新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诠释,把音乐的本质与自己的演奏完美的结合,使演奏出的作品更为丰满和生动,为音乐增添新的色彩和魅力。真实性是创造的基础,创造力是决定音乐表现价值的关键。二度创作是传播者与创作者的艺术纽带,忠实于原作的同时,更加完美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风格特点,实现作品真实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统。